在這個崇尚速度的時代,很多人或許已經適應了這樣快節奏的生活,習慣于大批量生產的工業復制品,或許突然某一刻,你停下飛奔的腳步,發覺原來那些自己用雙手一點一滴完成的東西,才是內心生活最渴望的。
在河南鄭州,就有一家能讓你自己“慢下來”的造物記手作工坊,你可以自己或陪著家人、同事、朋友一起做手工手作,“隨心所欲”的樂趣中慢慢品味這個世界的一切,在慢生活中孕育出生活的品質,創造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近期,由舊工廠升級改造的“城心老巷子,文創新圈子”鄭州瑞光創意工廠1號院內,文創新銳品牌“造物記”線下實體店——造物記手作工坊001號店在這里開業,吸引了不少手工手作及文藝愛好者的探訪。
記者在造物記手作工坊看到,該工坊主要以陶藝、泥塑、紫砂壺制作等手工體驗和文創作品展示為主,展示架上擺放有該工坊匠人的陶瓷、泥塑、紫砂壺作品,還有國內外知名設計師的優秀設計作品,另外還有當地手工手作愛好者的原創作品展示和代售。
在陶藝體驗現場,活潑好動的小孩子都變得很安靜和專注,每個人都專心致志的手隨泥動,陶藝體驗者以青少年和兒童居多。在陶藝拉坯機旁的一位媽媽告訴記者:“經常陪孩子來做陶藝,對親子間的互動有非常好的幫助,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對藝術的感知力。”
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手工手作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現代都市中悄然流行開來,其散發出的時尚魅力同樣吸引著越來越多工作壓力大的都市白領們,他們可以避開城市喧囂,自己、同事或者情侶一起在文創空間里安靜的休閑。
“我來造物記做陶藝,就是想用心做自己認為很美感的小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感覺到好像自己在跟內心真正的自己在交流。”經常來這里做陶藝的金融白領徐某向記者表示,當每做好一件作品時,內心都會無比的激動與喜悅。
除了主動前來手作工坊體驗陶藝的顧客外,造物記與教育、地產、金融等機構合作,聯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手工手作、非遺等文化推廣普及活動,其陶藝、紫砂等多項原創作品也引來不少商業機構前來團購訂制。
在造物記紫砂壺制作臺前,吸引了不少紫砂壺愛好者駐足觀看,造物記獨特的紫砂壺現場制作,更是令人大開眼界。
由于目前紫砂壺市場非?;靵y,特別是“微商壺商”攪局,真正做壺人生意日漸難做。有些老師抵擋不住利益驅使,或為了生存轉而和微商合作,久而久之市場上真正全手工的原礦好壺也就越來越少,甚至當很多紫砂壺匠人開始做半手工壺的時候,微商壺商又開始做模具壺和灌漿壺。
“實實在在做壺的老師幾千元賣給客戶一把全手工壺,微商壺商找人做半手工的即便賣一千,全手工壺老師平均3天做一把壺工時費和泥料成本至少也是近千元,半手工壺一天做多把壺成本只要百元左右。”一位紫砂壺專業從業者向記者表示,同樣一把壺,全手工和半手工的人工成本相差近千元。
除了各種半手工、手拉胚、灌漿壺、機車壺和全手工壺的成型工藝等不同外,泥料差別更是無法令愛茶人士難以辨別,特別是普通陶土加入化工色劑冒充紫砂的“化工壺”,加之通過模具來批量生產,一般采用的著色劑都已嚴重超過安全標準,飲用后對人體會產生較大危害。
造物記全手工紫砂壺則主要以紫砂原礦、全手工、現場制作、私人訂制為特色,通過現場展示、專家講解、紫砂培訓輔導等方式,構建紫砂壺工匠與紫砂壺愛好者直接對接的文化平臺,讓河南的紫砂愛好者、收藏家不出河南,便可與礦料純正、制作精良、品質保證、價格公道的紫砂壺面對面。
“我們將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發揚工匠精神的號召,把河南的文化融入紫砂創作之中,為河南紫砂愛好者提供健康、優美的紫砂壺。”造物記紫砂壺匠人桂少鵬向記者表示,造物記計劃近期將開辦紫砂壺全手工制作培訓班,輔導學員自己動手做獨一無二的真正自己的紫砂壺。
據了解,《造物記》文創項目啟動以來,得到國內外多位優秀設計師的關注和支持,在品牌傳播、渠道開發、市場推廣、作品研發等多方面具備系統規劃和商業模式。目前,以“造物記”、“器度”等注冊商標命名的第一批手作工坊及文創復合店項目將在河南鄭州相繼開設,適時布局北京、上海等一線及有市場需求的二三線城市。
“選擇在文化資源大省的河南開設第一家造物記手作工坊,最主要因為河南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文化創意具有很強的滲透力,文創產品可將傳統文化、產品和市場有機地連接起來。”造物記相關負責人認為,河南的厚重文化土壤,更適合造物記“傳統工藝+現代表達”理念在這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據了解,除了造物記文創項目在力推造物記品牌之外,國家相關部門也對造物記主題的文化推廣不謀而合。2017年1月,由中國文化部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承辦的“造物記——來自中國的創意禮物”在莫斯科舉行;2017年6月,“造物記——來自中國的創意禮物”文化創意產品國際巡展活動在泰國曼谷開幕;據悉,“造物記——來自中國的創意禮物”文化創意產品國際巡展活動接下來將赴更多國家展出。
知名經濟學家、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表示:“在體驗經濟時代,手作工坊成為文化創意與商業的跨界結合,日漸成為文創園區及購物中心的吸客利器,文創新業態快速成長的背后,是消費升級下大眾群體希望利用文化來提升自己的生活體驗品質,這一新潮流也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
“我們堅信,傳統和歷史賦予我們底蘊和氣質,而這個時代,給予我們重新設計生活的力量。”造物記項目相關負責人認為,即便在這個快節奏時代,堅持匠心手作, 意識到手作之物真正價值所在的人會越來越多。